我們愛旅行:哪個城市有「陶都」之稱?

哪個城市有「陶都」之稱?,陶都宜興東臨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,位於蘇、浙、皖三省交界處,地處滬、甯、杭的中心,是一個文化發達的新興城市。宜興古稱陽羨,荊溪,自秦始皇設陽羨郡起,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歷史。在該地曾先後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陶片、唐五代的青瓷窯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殘片;早在宋代,褐黑色的建窯茶具已深受各位飲家所珍賞,所以到明代時宜興紫砂壺名家輩出,紫砂茶具遂廣受歡迎。
由宜興到鼎蜀鎮一段,風景迤儷,如鼎山、庚桑、善卷、慕蠡諸洞、東l?、西l?水區、國山碑、周孝候墓<BR>、蛟橋諸名跡,風光秀麗獨特,溶洞奇異天成,奧妙無窮,竹海綠濤滿傾,蔚為壯觀;茶洲清香四溢,生機勃勃;湖光山色相映,也別具神韻。</P>
唐代,宜興郡以好茶聞名全國;從唐肅宗到明太祖的六百年間,常州陽羨茶均為上等好茶;並且設立了「<BR>貢茶院」。明太祖洪武年間廢除團茶政策,遂帶來了制茶方法的改革,由於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,顏色絳紫,其製品通稱「紫砂器」,通常也簡稱「紫砂」,紫砂經過生產、發展的過程,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,此後經久不衰。宜興紫砂從明、清開始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。在景德鎮瓷都之外,又並列了一個陶都——宜興。其產品暢銷國內外,日本也以紫砂為珍品而來華學習造壺技術。此外,宜興紫砂茶壺更與中國茶同銷歐洲,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,足見宜興紫砂的珍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陶都

我國陶瓷器的生產,淵遠流長。據考古發現,遠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,江蘇宜興就已開始製造陶器了。宜興向有「陶都」之稱,陶瓷的種類極多,有日用陶、細陶、精陶、均瓷、青瓷等幾十大類數千種產品,在絢麗多彩、琳琅滿目的宜興陶器中,最精美的產品是紫砂陶。
紫砂陶的原料含有三氧化二鐵,呈紫紅色,所以稱之為「紫砂」,主要品種有壺、杯、瓶、鼎、盆、盤、碟、假山石景、蔬果玩器、文房飾器等。造型豐富多姿,尤以紫砂茶壺最為出色。
紫砂壺取其泥料本色,樸素、雅致,富有民族風格,有深紫、朱紅、赭色、淡黃等多種逗人喜愛的色彩。紫砂壺製作縝密精巧,裡外不施釉,在燒結得十分緻密的砂土中間,有肉眼看不見的小氣孔,透氣性良好。用紫砂壺泡菜,沒有絲毫的化學變化,茶葉特別清醇,存茶過夜,不起膩苔,不易變餿。紫砂壺經久耐用,壁內沉積的「茶銹」,名日「茶山」,如在空壺內注入沸水,也有茶葉餘香。此外,用紫砂花盆栽花木,成活率高,不易爛根;用紫砂鍋蒸燉雞、鴨、肉類等食品,味道鮮美,肉嫩湯醇。
陶都宜興陶瓷素以精湛的技藝、濃郁的傳統、豐富的造型、優雅的裝飾而獨步千秋、享譽海內外。被譽為陶瓷藝術殿堂的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,館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,是中國藏品最多,規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接幣的捕手 的頭像
    接幣的捕手

    真愛挖礦又旅行

    接幣的捕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