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愛旅行:鄭國渠在什麼地方?

鄭國渠在什麼地方?,鄭國渠首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,即今王橋鎮的船頭村西。


當時,因其進水口水量大、水流流速快的特點,且容易造成渠岸兩壁黃土崩塌的情況,人們於是發明了拱形地下管道,使渠壁拱卷有力,不易塌陷。這極大地提高了鄭國渠渠首的品質。又為了便於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、深淺,便間隔一段開鑿一井,俗稱「龍眼」或「天窗」,這都是當時人類偉大聰明智慧的結晶。
鄭國渠是西元前237年,秦王政採納韓國水利家鄭國的建議開鑿的。灌溉面積達18萬公頃,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管道。涇惠渠灌區位於關中平原中部,是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於1930年主持修建的。
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,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,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。秦以後,歷代繼續在這裡完善其水利設施: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、唐代的三白渠、宋代的豐利渠、元代的王禦史渠、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、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管道。漢代有民謠:「田於何所?池陽、穀口。鄭國在前,白渠起後。舉鍤為雲,決渠為雨。涇水一石,其泥數鬥,且溉且糞,長我禾黍。衣食京師,億萬之口。」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。
1929年陝西關中發生大旱,三年六料不收,餓殍遍野。引涇灌溉,急若燃眉。我國近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臨危受命,毅然決然地挑起在鄭國渠遺址上修涇惠渠的千秋重任。在他本人的親自主持下,此渠於1930年12月破土動工,數千民工辛勞苦幹,歷時近兩年,終於修成了如今的涇惠渠。1932年6月放水灌田,引水量16立方米/秒,可灌溉60萬畝土地。至此開始繼續造福百姓。
引涇工程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巨變。至今,在涇陽縣王橋鎮西部的張家山,這裡不僅山清水秀,風景秀美。而且保存著歷代引涇渠首遺址,它們如同一塊塊水利的活化石,帶領我們進入這個天然的水利斷代史博物館徜徉,領略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。除歷代故渠外,還有大量的碑刻文獻,堪稱蘊藏豐富的中國水利斷代史博物館。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。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悠久雄渾的歷史遺韻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觀光旅遊。
鄭國渠--涇惠渠,猶如一條閃閃發光的銀線,牽來了涇河流域的美麗富饒。
鄭國渠自秦國開鑿以來,歷經各個王朝的建設,先後有白渠、鄭白渠、豐利渠、王禦使渠、廣惠渠、涇惠渠,至今造益當地。引涇渠首除歷代故渠外,還有大量的碑刻文獻,堪稱蘊藏豐富的中國水利斷代史博物館。現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接幣的捕手 的頭像
    接幣的捕手

    真愛挖礦又旅行

    接幣的捕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