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愛旅行:甘肅、青海一帶的山歌在當地叫

甘肅、青海一帶的山歌在當地叫,甘肅、青海一帶的山歌在當地叫:花兒。
流行於甘肅、青海、寧夏的一種山歌,以歌唱愛情為主,主要產生於甘肅的洮岷、臨夏和青海的東部農業區,是當地漢、回、土、撒拉、東鄉、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、藏族群眾用漢語歌唱的一種口頭文學藝術形式。
按傳統說法,男歌手將女情人稱為「花兒」,女歌手將男情人稱為「少年」,故「花兒」又叫「少年」,(在青海)唱「花兒」也稱「漫少年」。歌唱方式為獨唱或對唱,演唱時即興編詞,聲調高亢舒長。花兒的演唱不論是那個民族,都用漢語演唱,唱法有尖音(假聲)和蒼音(真聲)之別,也有真假聲並用者,一般男聲多用假聲,女聲多用真聲,男女齊唱對唱時,唱同等音高。花兒的詞有著獨特的格律,這種格律是區別「花兒」與其它民歌的顯著標誌。花兒的唱詞格式多樣,襯語十分豐富,曲體結構也有較多樣式。
花兒除在農事勞動和山野運貨等勞動場合歌唱外,各地還有「花兒會」的習俗,一般在農曆四到六月間(以六月初最盛),選擇風景秀麗、名山古?坐落的地方,會期多則三四天,少則一兩天。屆時群眾雲集,對歌聲此起彼伏,氣氛頗為熱烈。
花兒分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系列,河湟花兒曲調豐富多彩,「令」多達一百餘種,歌者多是自編自唱。有時也有對唱,但人數不是很多,三五一群,一人唱完一首,大家隨之呼應「歐——歐」之類的尾音,以烘托氣氛,激發情緒。而洮岷花兒曲調則比較樸實單純,只有少數的幾個「令」,多集中在花兒會上演唱,相互答問對唱。
花兒的曲調極為豐富,不同的曲調用不同的「令」來表示,每個「令」有獨特的音樂風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接幣的捕手 的頭像
    接幣的捕手

    真愛挖礦又旅行

    接幣的捕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